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5
-
1996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补肺健脾温肾汤对小儿哮喘发作的远期疗效观察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世界性上升,对小儿生长发育影响极大.中医认为小儿哮喘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是本虚标实之病,发作时治其标,缓解时治其本.我们自拟补肺健脾温肾汤,通治缓解期各型哮喘患儿,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美凤 刊期: 1996- 02
-
中医辨证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体会
癌性发热是指恶性肿瘤病人非感染性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现代医学对癌性发热的病理机制认识尚不十分清楚,治疗药物亦多以解热镇痛药及皮质激素为主,效果不甚满意且有副作用.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现将笔者的临床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李兰群;晁恩祥 刊期: 1996- 02
-
血安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下简称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们自1980年以来对50例ITP患者采用自拟血安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邢人璞 刊期: 1996- 02
-
浅谈用中医药治疗军团菌肺炎的体会
军团菌肺炎是由嗜肺军团杆菌侵袭肺脏,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肺炎伴全身性毒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呼吸困难.笔者查阅了近10年来的文献,未获得中医药防治军团菌肺炎的资料,现在对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一分析总结,并谈谈我们对中医药防治军团菌肺炎的粗浅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张洪春;晁恩祥 刊期: 1996- 02
-
小柴胡汤临床新用
小柴胡汤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之一,我们将其运用于诸多疑难杂病的治疗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作者:刘成源;罗红艳 刊期: 1996- 02
-
天藤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体会
天藤降压方系笔者多年临证总结出的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方剂,临床应用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赵展荣 刊期: 1996- 02
-
男性不育症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随着男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男性不育症的发病机理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中医药在治疗不同病因所致的男性不育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本文就其做以综述.......
作者:王传航 刊期: 1996- 02
-
推拿背部为主治愈舌麻1例
马某,女,51岁.初诊日期:1995年7月21日.自述舌体的中部至尖部麻木已1年,余无明显不适.经西医各项化验检查及拍摄脑部CT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因无其他阳性体征,西医建议严密观察,中医按血虚、阴虚等法服药治疗,效果亦不明显.......
作者:岳承忠 刊期: 1996- 02
-
膀胱经为诸阳主气的腧穴应用探讨
膀胱足太阳经,循行于人体阳位腰背部,为六经之长,统摄阳分,主一身之表,夹督而行,与督脉交会于额(神庭穴)、头顶(百会穴)、项(风府穴)、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背(陶道穴),且络于肾,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
作者:郭长青;马惠芳;张若若 刊期: 1996- 02
-
五输穴主治规律初探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主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穴,合称五输穴.五输穴在部位的依次分布和脉气流注的深浅上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因而其在主治作用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可循,五输穴的产生,也正是对这些主治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组合、分类的结果.......
作者:李明霞 刊期: 1996- 02
动态资讯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投稿须知
- 2 喘可治注射液对小鼠气道炎症Th17与Treg的影响
- 3 38例成人麻疹临床证候分析及清开灵口服液疗效观察
- 4 隐结构模型与中医辨证研究(I)--隐结构法的基本思想及隐结构分析工具
- 5 中药抗排斥研究述评
- 6 益气化瘀中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粘附及内皮素的影响
- 7 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嗜铬细胞及肥大细胞表达的影响?
- 8 川芎药材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 9 加味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对高糖诱导HUVEC损伤培养液中ET-1、NO及ICAM-1含量的影响
- 10 不同术式治疗高位肛瘘98例临床观察
- 11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
- 12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概况
- 13 地骨皮中咖啡酰丁二胺、地骨皮乙素和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 14 咳宁方对实验性小鼠镇咳祛痰作用的药理学研究
- 15 辨证方法新体系的建立
- 16 肝主疏泄的生理学基础探讨
- 17 马齿苋醇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及其干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机理研究
- 18 白刺花幼果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 19 刘渡舟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经验浅述
- 20 运用乌梅丸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