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6年第4期文章
  • 血管性认知缺损病因病机初探

    随着脑血管病尤其是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由于脑血管病或其他多种脑血管病变因素所导致的认知缺损,其范围相当广泛,涵盖了从认知缺损的出现到痴呆发生的全过程,因此对原来的血管性痴呆的概念以及诊断标准提出了质疑.但可以统一的认识是:一旦明确诊断为血管性痴呆,整个病程是渐进加重的、是不可逆的.......

    作者:石玉如;张允岭;戴中;林参;扈新刚;柳洪胜;金香兰 刊期: 2006- 04

  • 白苔的辨治

    舌苔是常见的疾病外在表现,是反映人体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具体外征之一.严谨地分辨白苔的有无、分布、厚薄、润燥、腐腻的不同以及偏全的变化,有助于了解病邪的性质、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现就临床上常见的白苔结合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赵东;张铁忠 刊期: 2006- 04

  • 二黄方治疗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经验方二黄方对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强的松为主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黄方(熟地、生地、制首乌等组成),每日1剂,连续3~4周.结果二黄方对患者的肢体麻木、疼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P<0.001;对肢体瘫痪、视力障碍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二便障碍有潜在的优势;能明显降低激素引起的白......

    作者:樊永平;王平;张星虎;龚海洋;周莉;刘秀贞;王蕾 刊期: 2006- 04

  • 保心汤对心肌梗死PTCA患者血清VEGF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配合介入治疗心肌梗死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54位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8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组22例,保心汤组24例.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检测患者介入后0、1、7、14、21d血清VEGF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介入后1、21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介入后血清VEGF浓度逐渐上升,1d达到高峰,而后......

    作者:张宗棨;邢之华;唐涛;刘卫平;易亮 刊期: 2006- 04

  • 消癃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消癃合剂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BP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癃合剂,对照组(30例)口服癃闭舒.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和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减轻患者的排尿症状评分、改善生活质量指数、......

    作者:黄小波;李宗信;李斌;郭德育;敖平;李日庆 刊期: 2006- 04

  • 聚类分析对肾虚症状的探索性研究

    目的用聚类分析方法寻找肾虚症状的自然类群,探讨肾虚证候结构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聚类分析应用的局限性.方法用流行病学的思想和原则收集大样本的肾虚症状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在调查样本中,肾虚症状经过不同角度的分析,其症状群落的结构和关系与中医理论的描述基本一致,为中医诊断学中有关肾虚的症状结构提供了科学的解释.结论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积......

    作者:袁世宏;王米渠;王天芳;严石林;毕焕英;师建梅;赵燕 刊期: 2006- 04

  • 丹参酮ⅡA对心衰心室重构Ⅰ型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衰心室重构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α1(Ⅰ)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和中药单体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N)药物干预的影响环节.方法将人α1(Ⅰ)胶原基因上游-2.5Kb长度的启动子片段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重组体pCOLH2.5,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培养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和ELISA法测定CAT活性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TSN对pCOLH2.......

    作者:张冬梅;秦英;杨君;于海;牛福玲;朱陵群;王硕仁;姜良铎;周春华 刊期: 2006- 04

  • 辨证方法及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研究

    1辨证方法研究1.1传统辨证方法的整理20世纪以来,为适应中医教学的需要,在以传统普及性的中医专著如等基础上,形成了若干中医专业教材如等.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医界在反思中医发展的问题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加以强调和研究,并根据传统文献逐步整理提炼出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近年来方剂辨证又受到......

    作者:衷敬柏;王阶;赵宜军 刊期: 2006- 04

  • 试论五输穴与原穴脉气循行流注的一致性

    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走向肘膝关节的向心性循行与十二经脉的半离心半向心的循行方向不同,同时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气如何布散于原穴之中?而且六阴经的以输代原,表明了原穴与五输穴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作者:李瑞;赵百孝;王娜;肖昌云 刊期: 2006- 04

  • 古代大肠实体研究及对中医临床的影响

    大肠又名黄肠、回肠,是中医六腑之一,与肺脏相表里.因其体粗腔大而与小肠相区别,被称之为大肠.古人关于大肠症状与病变基本上是在认识人体形体大肠的解剖基础上结合临床产生的,因此有关治疗与用药也是主要针对大肠形体,至于有些内容在目前看来与大肠形体似乎没有关联、有待研究,那也是中医关于大肠内容的一个部分,并不代表全部.然而可惜的是,近代中医界流行着一种中医的脏腑与西医不同、中医的脏腑不是人体解剖学上的脏腑......

    作者:胡剑北 刊期: 2006- 04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