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4年第9期文章
  • 加味育阴汤对辅助生殖技术并发先兆流产的有效性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育阴汤对辅助生殖技术(ART)并发先兆流产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ART先兆流产患者70例,有既往ART流产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加味育阴汤,对照组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各35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血清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变化及妊娠率.结果加味育阴汤治疗组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症状改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

    作者:杨丽丽;韩延华;韩亚光;安欣 刊期: 2014- 09

  • 基于聚类分析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证候要素组合研究

    目的为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结合探索中医证候提供参考.方法在前期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四诊信息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公因子的因子得分,将24个公因子的因子得分作为变量纳入聚类分析进行指标聚类,归纳寻找该疾病的常见证候类型.结果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24个公因子可被聚为5类,结合临床经验可辨证为:肾虚证,痰热内阻证,气虚血瘀证,脾肾不足、痰浊内阻证,阴虚火旺证.结论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进行有机组合,能......

    作者:陈宝鑫;金香兰;郭蓉娟;陈志刚;高芳;郑硕;侯小兵;赵燕;张允岭 刊期: 2014- 09

  • 青少年颈痛疼痛特点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痛的疼痛特点.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397例符合青少年颈痛标准的被调查者进行问卷调查,以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及简易麦吉尔疼痛量表(MPQ)为疼痛的主要评价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7名颈痛患者中,NPQ颈痛评分均值为(12.66±8.61),MPQ疼痛评分均值为(4.35±4.88).高达93.3%的颈痛患者因颈痛不能随意的阅......

    作者:吴忌;郑皓云;时宗庭;石鑫超;杨黎黎;赵军;张栋;孙瑞华;杨存霞 刊期: 2014- 09

  • 补脾益肾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脾益肾法治疗MHD患者营养不良的机理.方法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包括男性25例,女性3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及安慰剂组2组.并选取同期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健康组.治疗组采用补脾益肾法治疗,安慰剂组与健康组均服用安慰剂,3个月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在试验前后分别比较健康组、治疗......

    作者:李正胜;孙波;卢晶晶;王泽兰;谢娟;黄波;王叶;程晓娟 刊期: 2014- 09

  • 从《四圣心源》解读黄元御的用药思路

    《四圣心源》是清代名医黄元御的扛鼎之作,不但立论明确,阐释透彻,而且文笔精炼,风格独特,具有广博、深邃的学术思想,颇受后世医家尊崇与青睐.黄氏发四圣(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微旨,一脉相承,前后融贯,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其尊古崇圣之情怀,跃然纸上.尤其是书中自拟方颇多,然审其源流,悉宗四圣之旨,遣药简洁,配伍精当,施之临床,效如桴鼓,集中体现了黄氏独特的用药思路,堪为后学师法之......

    作者:黄斌;张银柱;张宇忠 刊期: 2014- 09

  • 基于“伏毒”学说的扶正祛毒法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理论探讨

    肿瘤干细胞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其自我更新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使之在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含有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具有伏而发病,病情深重和病势易变的“伏毒”特征,故将中医伏毒学说与恶性肿瘤及肿瘤干细胞病理特性相结合进行理论阐释,结合正虚毒结的临床常见证型及历代医家学术总结,提出扶正祛毒法作为防治恶性肿瘤转移的基本治则,为进一步科学论证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张玉人;林洪生;张英 刊期: 2014- 09

  • 中医体质测试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本研究从数理统计上证明中医体质测试结果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具有一致性,将中医体质测试纳入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具有可行性.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中医药大学54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中医体质类型判定.采用相应的仪器进行体质健康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的测试.测试结束后,采用SPSS13.0分析中医体质类型评分与现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与......

    作者:吴志坤;张彩;徐仰才 刊期: 2014- 09

  • 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

    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他所著《湿热病篇》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后、鉴别等方面都作了精辟的阐述.我们通过方名、病机、诊断、治法、方义、鉴别六个方面的分析,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提出了新的认识,以期引起同道对该条文的重视,从而促进临床诊治湿热病水平的提高.......

    作者:张再康;冯瑞雪;张紫微 刊期: 2014- 09

  • 当前若干养生热点问题的辨析

    在专家访谈、媒体检索和问卷调查基础上,筛选出坊间流传甚广、社会影响较大、群众笃信不疑、学界既往研究不足、养生效果尚不明确的9个养生热点和疑点问题,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正本清源的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从学术价值、保健意义和适用范围做出说明:证伪食物相克、熊胆养生之谬误;纠正“足疗”治病、滥食人参和刮痧保健之偏差;辨析以形补形、野味和素食养生以及按季节调整五味养生之迷惑;提出仁智者寿、导引健身、食饮有节......

    作者:林殷;靳琦;闫兴丽;廖艳;张聪;张清怡;张玉苹;张煜;严泽 刊期: 2014- 09

  • 《时病论》治咳法的临床应用

    清代名医雷丰(号少逸)有感于“从古至今,医书充栋而专论时病者盖寡”,于1882年著《时病论》,本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四时八节诸病为目,融汇伤寒和温病、新感和伏邪,建立了全新的时病辨治体系.全书共八章,把时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类.前者为感邪后即发,后者有两种,一为冬受寒气伏而不发,郁久化热,待来年春分后......

    作者:张弛;宋乃光 刊期: 20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