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1年第01期

少腹逐瘀汤治疗不孕症41例

檀虎亮;徐云英

关键词:少腹逐瘀汤, 不孕症, 临床观察
摘要:不孕症是指女子结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而不受孕 者。中医认为,肾主生殖,故治疗不孕症,大多从补肾着手。晚清王清任创立少腹逐瘀汤, 从活血化瘀入手,选用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 黄、五灵脂等来治疗不孕症,并称此方“种子如神”,认为“本方祛疾、种子、安胎、尽善 尽美”[1],笔者用此方治疗不孕症4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41例均为婚后夫妇同居2年以上,长者达9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且排除男方功能异常 者,其中原发性不孕症34例,继发性不孕症7例;年龄:2 5~30岁28例,31~40岁13例;婚龄:2~5年者26例、6~9年者15例;月经周期正常者11例 ;月经先期者12例,月经后期者14例,前后不定期者4例。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一律采用纯中药治疗,以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气虚者加生白术、太子参;血虚者加 熟地、丹参;虚寒甚者加淡附片、细辛;阴虚甚者加玄参、阿胶。3 治疗效果  以本方加减治疗后怀孕生子者30例,占73%。其中服药时间短者3个月,长者1年余。4 典型病例  例1:王某,女,25岁,于1989年11月14日初诊。患者结婚3年同居不孕,丈夫精液常规检查 正常。本人15岁月经初潮、一般经期后推5~7 d,经色暗红、 量少,有血块,且伴经前经期小腹疼痛。妇科检查提示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宫体前倾、较正常幼小。双侧附件正常。因其丈夫抱子心切,故来本科邀余治疗,观其形体较 瘦 ,面色白而无华、唇淡。自诉不思饮食,经常胸闷、喜叹息,伴头晕、疲乏、睡眠不佳、二 便正常、舌淡胖、质地较暗,舌边、尖布满瘀点,脉来细弱无力。  诊断:①不孕症;②痛经。辨证:气滞血瘀兼气血亏虚。治法:疏气活血,佐补养气血之品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  小茴香6 g,干姜6 g,延胡索10 g,五灵脂10 g,没药10 g,川芎15 g,蒲黄(包)9 g,肉 桂6 g ,赤芍10 g,当归9 g,白术15 g,熟地12 g,水煎服,1日1剂,嘱其服用至下次月经来后 停药。  1989年12月19日二诊,自诉此次来月经较上月提前7 d,且经前、经期均未出现腹痛,月经 血块较前明显减少,仍疲乏,睡眠少,纳食差。前方去熟地,加泽兰15 g,益母草24 g,酸 枣仁15 g,神曲10 g,1日1剂,继服。  1990年1月15日三诊,自诉近阶段症状均较前好转,来月经时已无血块,余无异常。诊其舌 淡、边、尖瘀点已即剩无几,脉细弱,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