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6年第4期文章
  • 建立精准的状态调控体系——中医学走向精准之路(二)

    对个体状态的“精准”辨识,对药物作用的“精准”认识,以及基于个体状态“精准”地选择药物,是实现“精准医疗”不可或缺的环节.以“精准”的状态描述体系为参照系,可以“精准”地把握药物、方剂对人体的作用,并基于它,实现根据个体状态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地把握药物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基于对个体状态的“精准”诊断和对药物性能的“精准”认识,制定个性化......

    作者:袁冰 刊期: 2016- 04

  • HPLC-MS法研究川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

    目的分析川乌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深入阐明其炮制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ThermoSCIENTIFIC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Extend-C18色谱柱,检测波长240nm,流动相为乙腈和0.2%氨水,梯度洗脱,质谱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生川乌中检测到99个成分,制川乌中检测到106个成分,炮制前后共有成分53个,炮制后新增成分53......

    作者:秦语欣;张先灵;王蕾;张语凡;王鑫;谭鹏;李飞 刊期: 2016- 04

  • 基于药物体系的金花葵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基于药物体系的金花葵特征图谱质量表征关联分析方法与评价模式,有效精准地评价金花葵的质量.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PDA)法表征金花葵特征图谱中19个特征峰及其所属化学类型,对15批金花葵进行质的表征;基于特征图谱中特征指标性成分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槲皮素的含量及酚酸类(以绿原酸表征)、黄酮类(以金丝桃苷表征)的含量对15批金花葵进行量的表征,并基于参比药材将15批......

    作者:冯朵;谭立;彭平;申立峰;许舒娅;吕珊;张元元;陈唯;张芳 刊期: 2016- 04

  • 蒲黄药材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含量测定方法优化研究

    目的建立蒲黄中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建立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含量,色谱条件为WatersSunFireTM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20℃.结果蒲黄药材采用80倍量的甲醇......

    作者:陈路晓;刘斌;郭凤霞;姜艳艳 刊期: 2016- 04

  • 电针对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相关经穴皮肤温度变化影响的后效应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心肌缺血大鼠后不同时间相关经脉穴位“内关”“郄门”“天泉”穴皮肤温度的变化情况,探寻针刺治疗心肌缺血损伤后其相关经脉穴位反映的后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经穴低频电针组(简称经穴A组)和经穴高频电针组(简称经穴B组).经穴A组、经穴B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心......

    作者:张平;赵国桢;刘亚利;嵇波;戴健;路雅雯;严明娜;王丹;白红新 刊期: 2016- 04

  • 《现代针灸病谱》穴位配伍规律初探

    目的以《现代针灸病谱》所列针灸适宜病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针灸处方穴位配伍方法的基本规律.方法在查阅整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穴位配伍的统计表,分析远近配穴法、局部配穴法以及其他配穴方法的使用数量和频率.结果共纳入疾病病谱16大类252种,使用远近配穴法的针灸处方占处方总数的57%;16类疾病均采用了远近配穴法,除个别全身性疾病,使用远近配穴法的频率超过60%.结论《现代针灸病谱》中远近配穴是常......

    作者:李博;陈波;陈泽林;郭义 刊期: 2016-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