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5年第1期文章
  • 基于中医运气理论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高发与前期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预测模型

    目的依据中医运气学说,研究北京地区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高发与前期(当年~3年前)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建立BP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气象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北京地区1970年~2004年35年的气象资料和乙脑发病资料,筛选出乙脑的高发时段,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分别从当年、1年前、2年前、3年前的气象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乙脑的气象预警模型.结果乙脑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四之气(P<0.......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5- 01

  • 肿瘤炎性微环境与“癌毒”病机相关性探讨

    肿瘤炎性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肿瘤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由可控性炎症到非可控性炎症的转化过程,终将肿瘤周围环境塑造成适合其生长的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及免疫逃逸.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癌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癌毒与痰浊、瘀血、湿浊、热毒等病理因素胶结存在、互为因果、兼夹转化、共同为病.我们研究认为“......

    作者:沈政洁;程海波;沈卫星;吴勉华 刊期: 2015- 01

  • 基于红外热像技术的“肠病及肺”的可视化研究

    目的开展肠病及肺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比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能量分布规律,从生物物理学角度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新的证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溃疡性结肠炎的证候学调查,应用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及热态自动分析系统,检测并分析健康人和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腑的相对温度.结果部分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伴有肺系症状,以伴有咳嗽者为高,占29%;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各脏......

    作者:倪金霞;高思华 刊期: 2015- 01

  • 补肾益髓法对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药益髓生血颗粒促进骨髓造血的机制.方法78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益髓生血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3只.采用60Co-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造成小鼠骨髓急性损伤模型.以益髓生血颗粒高、中、低3个剂量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分别作用于骨髓急性损伤小鼠14d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及骨髓中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3(IL-3)、粒-单系祖......

    作者:王文娟;方素萍;刘咏梅;吴志奎;刘莉;邹阳;李俊丽;吕鑫霞;阚杰 刊期: 2015- 01

  • 十八反中海藻甘草配伍使用临床研究文献中所涉及不良事件与反药同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临床同用安全性情况.方法系统检索临床使用十八反中海藻甘草反药组合的临床研究文献,对文献中记载的两者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分类整理分析.结果检索到海藻甘草临床组合同用的文献1002篇,其中12%(123/1002)给出反药组合同用效优的理论依据,认为两者可同用;有4%(40/1002)认为两者可同用且安全有效.结论从临床检索文献数来看,有部分医家临床运用海藻甘草反药组合同用治疗一些......

    作者:刘佳;钟赣生;柳海艳;高源;刘云翔;王茜 刊期: 2015-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