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5
-
1996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
药对蛇床子—补骨脂对乳腺癌骨转移裸鼠生存时间与骨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药对蛇床子—补骨脂对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生存时间、破骨细胞活性及骨损伤的影响,探讨该药对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佳配伍关系.方法用左心室注射MDA-MB-231BO细胞法对裸鼠进行造模,观察蛇床子—补骨脂药对(2.56g/只)的作用,以唑来膦酸(0.2mg/kg)作为阳性对照药.将84只裸鼠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42只,每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唑来膦酸组和蛇床子—补骨脂4∶0、0∶4、1∶3、2∶......
作者:程旭锋;刘琦;刘胜;张新峰;杨顺芳 刊期: 2012- 05
-
点按瘢痕灸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线香点按瘢痕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艾炷灸组、线香点按灸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及再灌注模型,艾炷灸组、线香点按灸组于缺血再灌注前3d以艾炷、线香点按瘢痕灸足三里预处理,缺血3h再灌注24h后处死;对照组、模型组未做灸预处理,观察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0)及乳酸(LD)含......
作者:赵华;赵百孝;徐佳;徐鸣曙;刘智艳 刊期: 2012- 05
-
电针肝俞、期门对肝气郁结模型大鼠正电子发射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获取电针调控肝气郁结证脑功能受损客观可视性依据,探讨其中枢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肝郁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前后进行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PET脑功能成像扫描,应用SPM2图像分析软件对模型组和电针组造模前后数据进行双样本t检验(P<0.001),获得电针调控肝气郁结证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的区域......
作者:刘子旺;赵海滨;张秀静;单保慈;刘华;贺立娟 刊期: 2012- 05
-
清末医家戈直哉及其《伤寒指归》浅识
清代医家戈直哉《伤寒指归》从绘制“表里阴阳六经图”阐述六经之实质以及阴阳气液开阖之状态等方面,对人体“六经”结构做出了描述.认为人体阴阳有“开阖枢”运动,而阴阳“开阖枢”运动中所产生的6种病理状态,就是伤寒六经病.其运行演变规律,即为仲景《伤寒论》之结构.“开阖枢,谓阴阳交易,环抱表里.阴得阳则从子辰枢开半表;阳得阴则从午辰枢阖半里.”提出了阳气从子左开,升至午,为行半表也;从午右阖,降至子,为行......
作者:王军 刊期: 2012- 05
-
唐代医家对道教典籍《肘后备急方》的增订考证
《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是现存早的古代急救手册,所载方药治法在魏晋南北朝医学史及道教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肘后方》从成书到定型的过程十分复杂,共经过四个阶段.《肘后方》系东晋道士葛洪所撰,原书3卷,载方86首.梁代道士陶弘景加以补充,仍为3卷,收方101首,称为《肘后百一方》,又称《补阙肘后百一方》.唐代医家也曾增隋唐间经验效方入《肘后方》中.金皇统四年,国子监博士杨用道在《补阙肘后百一方》......
作者:肖红艳;严季澜;钱超尘 刊期: 2012- 05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8年刊载针灸论文分析
针灸学是一门起源于中国的古老而神奇的医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针灸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医针灸”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此次针灸“申遗”成功,说明世界对针灸的认可和肯定,这有利于进一步确定针灸医学和中医疗法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了解和把握......
作者:席宁;周蕾;李岩;尤海燕;杨苏;李晓锐;刘梅 刊期: 2012- 05
动态资讯
- 1 药物毒性引发耳聋的证治体会
- 2 《伤寒明理论》的训诂特点及成就
- 3 同病异证荷瘤小鼠垂体G蛋白信号通路与激素表达的特征
- 4 甲宁方对甲状腺刺激抗体诱导FRT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5 宽筋藤中反式丁香苷和Tinosinen的含量测定
- 6 开郁清热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
- 7 中医症状间的9种关系
- 8 《内经》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继承与应用
- 9 国医大师王玉川教授学术思想探讨
- 10 试论“风药”止血作用及其机理
- 11 黄草乌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研究
- 12 丹参配方颗粒及丹参超细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 13 开郁清胃颗粒对2型糖尿病伴精神障碍的治疗作用
- 14 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研制及考评
- 15 益气养阴消癥通络中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及nephrin、podocin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16 亚健康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思路探析
- 17 2型糖尿病心脑损害病络机制的研究
- 18 栀子苷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19 四妙勇安汤中甘草苷、金丝桃苷和木犀草苷提取率的拆方分析
- 20 异病同治,辨主证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