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07年第1期文章
  • 墓头回提取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墓头回提取物体外抗白血病作用,为墓头回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单体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墓头回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出IC50值;台盼蓝拒染法、流式细胞仪PI染色观察墓头回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墓头回对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墓头回对K562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作者:程卫东;李立 刊期: 2007- 01

  • 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血清药理学、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对大鼠NSC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脑络欣通药物血清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鼠NSC生长,以10%的药物血清作用明显.不同浓度药物血清均可诱导绝大多数NSC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10%药物血清诱导大鼠NSC向神经元方......

    作者:唐巍;王键;陈业农;俞丽华;胡建鹏;韩小祥;程红 刊期: 2007- 01

  • 威麦宁对PG细胞与HUVEC黏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研究威麦宁体外对人高转移肺癌细胞(PG)与血管内皮细胞(HUVEC)黏附作用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威麦宁对PG、HUVEC活力的影响;虎红染色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与HUVEC黏附作用的影响,检测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化的HUVEC与PG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结果威麦宁(31.25、62.5mg/L)作用PG、HUVEC24h后,对两种细胞的存活率即活力皆没有......

    作者:娄金丽;邱全瑛;林洪生;裴迎霞;祁鑫;吴学敏;金艳书 刊期: 2007- 01

  • 《灵枢》回归北宋考

    唐朝初年杨上善编注《太素》30卷,将《灵枢》《素问》按照内容分类编排,唐中期王冰注释《素问》时大量引用《灵枢》,证明《灵枢》在唐代是完整存在的.......

    作者:钱超尘 刊期: 2007- 01

  • 中医脉诊研究思路与脉诊动物模型的建立

    脉诊是我国早创用、至今一直沿用的具有中医特色的独特的诊断方法,常被看作是中医临证的缩影,甚至为中医的代名词.在中医学中,脉诊则是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脉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情况,是观察体内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因而脉诊对识别病证、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滨;牛欣;文仁都;沙红 刊期: 2007- 01

  • 模糊模式识别和模块化思维用于中医证候诊断的可行性探讨

    中医辨证诊断是对疾病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系统思考.中医学面临在继承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探求现代化转变[1],中医诊断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定量化和精确性等问题变得更为迫切.然而,中医理论中蕴涵着对人体生命活动复杂内容的独特认识,中医诊断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复杂性科学[2],其开放性、模糊性和高维性等复杂性特征为中医现代化转变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者:许晓娟;王庆国;许海旭;许海洪;刘伟;宗毅 刊期: 2007-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