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5
-
1996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
纳米技术与纳米中药
1纳米技术简介1.1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nanometer,nm)是一种度量单位,1nm=10-3μm=10-6mm=10-9m.一个纳米相当于十个氢原子并排起来的长度[1].目前国际上公认0.1~100nm为纳米尺度空间.也有人把尺寸100~1000nm视为亚微米体系,尺寸1~100nm划分纳米体系,而将尺寸......
作者:丁志平;乔延江 刊期: 2003- 04
-
从《黄帝内经太素》论杨上善对命门学说的贡献
根据目前史料,命门之词起自,但学术贡献把它作为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来论述者,则源于.而、所论命门之歧义,至今仍是一桩历史悬案.在既往中医学发展史上,多数学者认为,命门学说自提出后的近千年中,经历了相当长的沉寂阶段,一直到宋明时期才有了实质性的建树.但笔者通过对杨上善所著一书的学习,感到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作者:林殷;鲁兆麟 刊期: 2003- 04
-
对方剂配伍临床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析
本文对临床方剂配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后,指出目前临床组方普遍存在方杂量大的问题;对临床组方配伍的方法大都强调辨证与辨病的结合,但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却少有论及;中成药使用中方证不明了,成药之间缺乏配伍等,故疗效难以保证.作者认为,应重视方剂学作为中医临床基础的特点,加强临床病证的发展演变规律研究,特别是潜在病机的深入系统研究,结合运用方证相关与病证相关理论探讨临床配伍方法及规律,是适应......
作者:韩涛;王均宁;刘莹;王洪海 刊期: 2003- 04
-
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与不足
中医五脏模型是中国古典哲学和合思维的产物.五脏系统是一个多元、多变量、非线性的系统,五脏模型不是形态学模型,只是一种超形态、关系型的功能分类模型.五脏调节模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不同的调节方式上,可归纳为:外在调节、内在调节、自组织调节;即时调节、后时调节、前时调节;一元调节、二元调节、多元调节.五脏模型的不足表现为分类的不足和功能关系的不足,两者比较而言,分类的不足并非真正不足,因为任何一种超形态的......
作者:张其成 刊期: 2003- 04
-
试论少阳在外感病中的枢机作用
外感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感受外感六淫等邪气而发病,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界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变化形成了四时六气,异常的气候变化是外感六淫之邪致病的条件.与论述外感病发病病因不同,伤寒是以感受寒邪为主因;温病是以感受温热之邪、湿热、戾气为主因.明确指出风寒之邪从体表而入,按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转变.......
作者:张晓梅;肖培新 刊期: 2003- 04
-
中医学与形态学研究
形态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探索生命本质和生命现象过程中,人类不但解释生命现象是什么,而且在不断说明其为什么.唯物论和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统一体,即生命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性.西方医学起源于实验医学,其体系的建立正是依托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形态学科和功能学科可形象地比喻作支撑生命科学得以存在和前进的两条腿,两条腿的协调运......
作者:蒙一纯;李澎涛;贲长恩 刊期: 2003- 04
-
头痛引经药物理论研究及方法论探讨
头痛引经药物属于方剂学中的使类药范畴,脱胎于中药归经理论,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头痛引经学说.但到目前为止,虽然引经理论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其内在作用机理尚未揭示,所以引经药的药物组成上尚难整理其归类原理,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确定引经药物所归的靶经络,并探讨引经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
作者:郑一;高玉红;张学文;尹岭 刊期: 2003- 04
-
垂盆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目的从景天科垂盆草SedumsarmentosumBunge.全草中分离鉴定化合物,寻找有效成分.方法通过硅胶等色谱手段分离化合物,借助UV、IR、MS和NMR等手段测定,解析其光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垂盆草的95%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部分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小麦黄素-7-O-β-D-葡萄糖苷(tricin-7-O-β-D-glucosideⅠ)、木犀草素(LuteolinⅡ)、异鼠李素(......
作者:魏太明;阎玉凝;关昕璐;刘玉法;魏东华 刊期: 2003- 04
-
HPLC法测定复方丹参方中丹参3种脂溶性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方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初步探讨丹参与三七配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于254nm处检测.结果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含量高低依次是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复方丹参方中丹参/三七配比不同时,成分的含量及溶液稳定性有所差异.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复方丹参方的质量控制标准;复方丹参方中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稳定性及含量与丹参/三......
作者:潘桂湘;乔延江;张伯礼;杜嵘 刊期: 2003- 04
-
翼首草中糖的含量测定
目的实验中发现翼首草所含糖分较多,为较全面地考察翼首草药材的质量,故测定其还原糖与多糖的含量,为制定翼首草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结果翼首草含糖量较高,且不同药用部位含糖量不同.结论糖的含量可考虑作为质量标准的指标之一.......
作者:关昕璐;阎玉凝;任子和;魏太明;李府垠;张樱山 刊期: 2003- 04
动态资讯
- 1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加入 CMCC 数据库的声明
- 2 不同产地猫须草化学成分预试及熊果酸含量对比
- 3 延肾1号冲剂对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因子的影响
- 4 论痰湿体质的发病趋势及其综合调理
- 5 姜黄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的调节作用
- 6 基于循证医学角度的天灸临床及基础研究思路探讨
- 7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 8 中医学与形态学研究
- 9 逆针灸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ACTH、NE和5-HT含量的影响
- 10 黄芪甲苷对长波紫外线影响人成纤维细胞的干预研究
- 11 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对多发性脑梗塞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 12 基于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的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的研究
- 13 中医学研究环境污染现状与思考
- 14 基于多指标正交设计考察黄芪有效部位干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药效机制及其交互关系
- 15 脾虚大鼠模型脑内精氨酸加压素水平和基因表达变化及归脾汤的影响
- 16 应用Fura-Ⅱ/AM检测大鼠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 17 浅谈脏与腑的关系
- 18 正交试验法优选广痛消中芍药苷的提取工艺
- 19 对医易研究的追问
- 20 化痰散结方含药血清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