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1996年第1期文章
  • 印会河教授应用除痰降火方治疗神经精神疾病的经验

    印会河教授悉心研制的除痰降火方,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疾病,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方重用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礞石平肝镇惊,下气消痰;柴胡疏肝解郁,和解透邪;黄芩、龙胆草、山栀清肝胆郁火,泄三焦实热;半夏、制南星除痰燥湿,镇定安眠;青皮、枳壳、竹茹疏肝理气,降热涤痰;合欢皮、夜交藤养心安神,解郁除烦;葛根解肌生津,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其含葛根黄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流量.......

    作者:陈庆平 刊期: 1996- 01

  • 瞿麦对妊娠影响的文献研究

    瞿麦又名巨句麦,始载于.关于瞿麦的药用,历代医籍记述多注重其利尿通淋、破血通经的功效,很少对它在妇产科应用时的妊娠禁忌问题进行全面整理和研究.本文就瞿麦对妇人妊娠期影响的历代认识做一探讨.......

    作者:李兴广 刊期: 1996- 01

  • 山茶科药用植物性效研究

    山茶科植物,在全世界有28属约700余种.广泛分布于东西两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以亚洲为集中.我国有15属340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经笔者初步研究表明,被我国中医、少数民族医以及民间做药用的共有9属54种.现按分属和分种的顺序,将每种的分布地区(或产地)、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主治分述于后:......

    作者:常章富;陈京荔;范冬梅;汤培玲;黄垚;卢赣鹏;宋发贤 刊期: 1996- 01

  • 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诊断的相关性研究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对400例中风急症病人1:2的配对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与中医病类、证类诊断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经络者占90.49%,属气虚血瘀证者占29.28%;出血性中风被诊断为中脏腑者占55.64%,属阴虚阳亢证者占41.94%.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缺血性中风多为中经络,以气虚血瘀证居多;出血性中风多表现为中脏腑,以阴虚阳亢证常见.......

    作者:肖诗鹰;王振海;金章安;张志民;王玉来 刊期: 1996- 01

  •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中风病又名卒中,在CCD(TCD)编码中中西医一致.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按病理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

    作者: 刊期: 1996- 01

  • 三草降压汤的降血压作用探讨

    三草降压汤是著名中医专家刘渡舟教授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经验方,经大量临床观察证明降压疗效显著.......

    作者:李宇航;牛欣;李云谷;邝广峰;张勤;曾郁敏;郝斌 刊期: 1996- 01

  • 日本汉方医学独特的病因论、证候论评介

    在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有异于中医学的学术观点.这些学术观点的形成,是汉方医家不断汲取中医学的精髓,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医疗实践中反复探索、总结完善的结果;而这些学术观点的出现,对于汉方医学的发展及其自身特色的形成,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中日医学交流日趋深入的今天,了解一些汉方医学的独特理论,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方医学的特色,取其精华以开拓思路,或许会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作者:王庆国 刊期: 1996-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