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教育部

主办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6-2157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3574/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9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教育部
  • 主办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157
  • 国内刊号:11-3574/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 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介绍

               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本刊栏目设置
专家述评、理论研究、中药药理、临床研究、针灸、书评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万方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97)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投稿须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社征稿要求

  (1)论文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图表简明。

  (2)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等。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3)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第一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如: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北京 100102)。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2……。

  (4)论文摘要的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文摘要篇幅以200~4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5)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6)引言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也可编为“0”。“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

  (7)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 相隔 ,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写,后空1字长接写标题。

  (8)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表中相邻或上下栏的数字或内容相同者,应重复标注。图及照片做成电子版,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

  (9)统计学方法部分,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3.45,P<0.05);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

  (10)数字的用法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八五”计划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如: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本.卷六上.第九页。

  (11)量和单位的用法执行 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的规定。量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 例外)。单位符号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以正体字母表示。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t/h(时间单位“小时”)。

  (12)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准。无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1次出现时应注原词或注释。药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5 年版) 或《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卫生部药典委员会,1997年版)为准。药物名称不用商品名。统计学符号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如: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希文小写-χ;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t检验用英文小写t;(4)F检验用英文大写F;(5)卡方检验用希腊文小写χ2;(6)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7) 概率用英文大写 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13)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进行必要的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

  (14)参考文献仅限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文献,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 名全部列出,超过3名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 Index Medicus 所列为准。参考文献表的著录按文章中引用顺序排列。

期刊引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影响因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发文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总被引频次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往期文章
  • 枳术宽中胶囊对嗅球损毁大鼠抑郁症模型的抗抑郁作用研究

    马5-HT(P......

    作者:畅洪昇;梁吉春;石任兵;程可建;孙文燕 刊期: 2009- 08

  • 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的含量测定及其与细柱五加、刺五加的比较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无梗五加中7个有机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咖啡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ODS2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室温,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4nm.结果7个有机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5~328、1.......

    作者:宋洋;冯雪松 刊期: 2014- 04

  • 70例老年人肺炎证候分析

    老年人肺炎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多发病,死亡率较高.由于老年人常患有各种基础疾病,整体抗病能力差,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均发生改变,极易导致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发生肺炎.与青壮年人肺炎相比较,老年人肺炎有其不同的证候特点和辨证规律,本文通过70例老年人肺炎的临床分析,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郭改会;曹启富 刊期: 1996- 04

  • 解毒通络注射液对MCAO大鼠脑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解毒通络注射液对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参照Koizumi与Nagasawa方法制作MCAO大鼠模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取脑,匀浆,用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观察解毒通络注射液对MCAO大鼠脑组织中MDA、SOD、GSH-Px及CAT代谢的影响.结果解毒通......

    作者:邢月;武丽斐;关亚兰;刘振权 刊期: 2014- 04

  • 急性脑梗塞中医证候与血浆ET及NO关系研究

    目的临床观察,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浆ET及NO相关性情况.方法将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分为痰热组、气阴虚组、阴虚阳亢组、气虚组.分别测各组的ET及NO值.结果①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痰热组与气阴虚组NO水平与其它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②阴虚阳亢组ET水平与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但气虚组与气阴虚组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③ET与NO显著相关.结论ET、NO与脑梗塞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候相关,并具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翁超明;陈信义 刊期: 2003- 01

  • 黄栀花口服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62例患儿均为我院1998年12月~1999年12月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婴幼儿肺炎,发病及住院时间6天以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验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0天至2岁,平均年龄11个月;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12个月,经统计后处理两组具有可比性。......

    作者:吴焕卿;程传勋;杨光裕 刊期: 2000- 05

  • 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期的疗效.方法依照MogenSen诊断分期标准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4月-2012年3月共收治104例糖尿病肾病临床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依那普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肾活血中药汤剂.经过8周治疗后,检测临床疗效、证候积分、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蛋......

    作者:孙毅;张勉之 刊期: 2013- 05

  • 虚拟中药材构建技术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中药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针对中药远程教学中虚拟中药材的构建问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中构建三维模型的方法得到中药材的几何造型,并结合图像处理技术,获取药材表面纹理图像,将纹理图像映射于几何造型,从而实现虚拟中药材的构建,为中药远程教学中虚拟中药材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陶欧;乔延江 刊期: 2009- 02

  • 大全息针法治疗中风偏瘫230例临床观察

    通过大全息针法和普通针法对照治疗中风偏瘫360例,按照和DEM的方法,进行科研设计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全息针法治疗中风偏瘫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积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社会效益.......

    作者:解庆凡;田胜利;张秀娟;朱慧军;文武斌 刊期: 2000- 03

  • 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的现代实验研究述评

    本文从中西医对肝脏的认识、常见肝病的病机与辨证、肝病的实验研究及其展望4个方面,对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的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述评.认为中医学与西医学在肝脏的生理病理认识方面,有许多相似性和不同之处.对中医药的研究要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如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中医特长相结合,以分子和超微结构病理学为基础,并注重宏观整体治疗,必能显示出诊治肝病的优势.......

    作者:叶百宽 刊期: 1996- 03